Lisa 住院,扎心了 .
聊聊 Lisa 吧。
(相关资料图)
上回说到,Lisa 拄拐了。
因为脚被热水烫伤。
本来以为是小事儿。但大夫看诊后,强烈建议她做个小手术,手术又得住院。
一住院,就住了一个多星期。
最近终于喜出院——
但还得拄拐生活十来天。
一Lisa 住院时遇到了几个病友。
她邻床是位 85 年的内蒙姐姐。
去年底家里不幸发生了火灾,一家三口都受了伤。
所幸孩子被保护得好,只受了轻伤。
但内蒙姐姐烧伤程度挺严重,浑身裹满白色纱布。头发被剃光了,脸被烧伤后,泛着猩红的皮。
几乎看不清原本样貌了。
虽然这样,内蒙姐姐依旧很开朗,每天和护工阿姨唠嗑。
动不了身子,就动嘴。
她看 Lisa 闷闷不乐,就很热忱主动地和 Lisa 聊天。顺道传授了不少养生的知识。
内蒙姐姐需要输血。
医院血库也不够了,医生来提醒她,得自己找找关系,找到能供血的资源。
姐姐调侃说——
" 放心放心,已经在内蒙当地,找了两位精壮的小伙子,可以供血。"
(不太懂,这种操作常见么?)
二
住院是一件烧钱的事。
住院和看门诊不一样,住院得预先交一笔:
押金
这个主要是为了避免病人付不起账单的风险。
具体交多少,得由医院评估。
等到押金快见底了,医院会来催续费。
Lisa 这个是小手术,所以只付了 5000 块钱的押金。
内蒙姐姐烧伤面积大,得进行多次手术。
住院第一笔就付了 20 万押金。
她要用到大量自费药。加上每天的护工费、吃饭、买水果牛奶营养品。
钱每天就像流水一样哗哗就花出去了。
内蒙姐姐有两个很大的柜子,专门装满了她需要用的纱布、酒精、各种医用耗材。
她预估了下——
" 我这次,前前后后估计要花 100 多万了。"
三
同房的病人还有一位奶奶,已经退休多年。
奶奶烫伤也并不严重。
住进来后动了个小手术。
这位奶奶和她的老伴都当过兵,搞计算机的,年轻时还在酒泉发射中心工作过。
是典型的高知分子。
独生女儿也很优秀,在 1997 年就出国留学了,现在定居在了美国做医生。
奶奶前几年得了结肠癌,当时治病花了十几万,直到现在也每隔一段时间需要化疗。
但还行,老两口退休金很高。
已经没有后代需要扶持。
" 现在也没什么别的心愿了。老天爷让我活着,那就再和老伴多陪伴几年。"
" 还剩两套房子留给两个孙子,我们俩也不需要什么了。"
内蒙姐姐言谈间,似乎挺羡慕这位奶奶。
有一天,她问奶奶:
" 你们老两口,现在的退休金是一个月两万,还是三万?"
奶奶隐晦摇摇手," 没到 3 万呀 "。
内蒙姐姐哈哈一笑,说懂了懂了。
没再追问。
三
Lisa 说,这一次住院,真的受刺激了。
理解了为啥很多家庭,在医药费前苦苦挣扎,因病返贫。
尤其是,像内蒙姐姐这种,一次得拿出 20 万押金。
普通家庭怎么紧急筹到呢。
我想了一下,有一些办法。
1 ) 比如,许多百万医疗险都有「医药费垫付」功能。
可以让保险公司垫一笔。
有的是超过了免赔额就能垫付,有的是达到重疾标准能垫付。
2 ) 许多理财可以「质押变现」。
如果急需用钱,可以质押出去快速变现一笔钱,也不耽误理财本身的收益。
比如大额存单、有现金价值的保单,等等,都可以。
之前有写,戳此回看
...
但——
这些办法,都是建立在病人有钱,有保险保障的基础之上。
如果啥都没有,就难办了。
有时候看到一些网友分享,说自己如何规划早早躺平。
但总是漏了最关键的一环:万一生病怎么办?
这个风险还是挺沉重的。
讲回来。
内蒙姐姐心态挺乐观,不急筹钱。
因为她家蛮富裕。
她自己在一家国企上班,老公打理着一家机械设备租赁公司。算是当地的有钱家庭。
不用担心这 100 来万。
而且,这位姐姐性格也非常刚强豁达。
明明全身大面积烧伤,已经毁容了。
也明明每次换药疼得哇哇叫——需要拆了全身纱布,再动来动去涂药,至少得花上 1 个多小时。
但她很少表现出难过的一面。
反而,在 Lisa 偷偷哭的时候,她会和 Lisa 聊天,陪 Lisa 度过难熬的夜晚。